新天涯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18)

[复制链接]

  离线 

327

主题

0

回帖

131

积分

初中会员

Rank: 2

积分
131
发表于 2025-9-2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曰:四十不惑。(《论语》)

[1]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

一 引言
当人们说起中国经济改革的起始时间,一般都是笼统地说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或 80 年代初。以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为准,应该说中国经济改革始于 1978 年。第一,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几乎在同一时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 18 家农户,决定摒弃生产队大呼隆式的劳动方式,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形式被称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全国得到推行,并导致人民公社体制的逐渐废除。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初突破。而小岗村的颠覆性制度创新,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先行实践。

以往的一些分析认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经济改革中,唯有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可圈可点 [1] 。其实,城市经济部门的改革与农村几乎同时起步,方式类似并取得了相同的改革效果。在城市部门,可以同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提并论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样开始于 1978 年,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恢复奖金制度、对企业放权让利、重新界定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鼓励公有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等容易深化的改革。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也是同时发生的。1979 年 4 月,邓小平首次提出开办「出口特区」,同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和汕头以及福建省的厦门建立出口特区(后来称作经济特区),标志着对外开放的开始。初期的对外开放还带有实验性和地域性,先后从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省份等入手;及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做出努力,开始全方位拥抱经济全球化。可见,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开放条件下的改革,对外开放也在改革过程中得以推进,国内经济发展与融入全球经济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2] 。

由此算来,从 1978 年到 2018 年,改革开放恰好历经 40 个年头。10 年前改革开放 30 周年之际,我不仅引用了孔子「三十而立」的说法,还更深入一步引用了孔子的另一段话:「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孔安国对这句话的权威解释是:「三十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就是说,30 年叫作一代,治理国家者施行仁政,解决民生问题,30 年是一个可以显示出效果的时间区段 [3] 。如今问题看得越来越清楚,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促成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高速经济发展,更实现了全体人民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

而如果把孔子的名言「四十不惑」用在 10 年以后的今天,首先是说 40 年的成功实践确定无疑地证明了这条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进一步引申,也是说 40 年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的时间点,以使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改
。。。。。。

全文下载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天涯论坛

GMT+8, 2025-10-26 05:57 , Processed in 0.05746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5 tianya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