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在线人数:

新天涯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5|回复: 0

[读一本好书] 《悲惨世界》偷面包的冉阿让,藏着每个成年人的难

[复制链接]

  离线 

67

主题

6

回帖

42

积分

小学会员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25-9-28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法国】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雨果创作《悲惨世界》时,摒弃了浪漫的情节设定,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的艰难生活。
他描绘了贫困带来的窘迫,被人轻视的心酸,以及点滴善意如何拯救深陷困境的灵魂。
令人感慨的是,这些情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缺钱的难,谁没遇过

17岁的冉阿让,面对姐姐孩子饥饿的哭声,口袋却空空如也。
无奈之下,他偷了一块面包,却因此遭受了5年牢狱之灾。
试图越狱去见姐姐,换来的却是刑期延长至19年,青春岁月在狱中消磨殆尽。
正如王尔德所说: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如今,我们虽不会因一块面包而锒铛入狱,但金钱带来的压力却从未减轻。
房贷的沉重负担、孩子学费的紧迫需求、父母突如其来的疾病,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肩头。
工资卡上微薄的余额,让人满心焦虑。
有人为了多挣几百块,在凌晨的办公室里坚守;
有人为了生计,将心中热爱的梦想暂时搁置。
诚如古人讲的:“地上有两苦,黄连苦,没钱更苦 。”
缺钱的艰难处境,贯穿了不同的时代,成为人们生活中难以言说的痛。

标签一贴,人就被钉死了

冉阿让出狱后,“苦役犯” 这个标签如影随形,比监狱的高墙更加难以摆脱。
求职时,老板们看到这个标签便摇头拒绝;
寻找住所,房东们也纷纷关上大门。
哪怕只是想买一碗热汤,店主也会嫌弃地驱赶:“别脏了我的地。”
他甚至被迫躲进狗窝,却仍被狗驱赶,不禁发出 “我连狗都不如” 的悲叹。
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难以逃脱标签的束缚。
一句 “你是专科生啊?”,带着偏见;
“她都 30 了还没结婚”,满是评判;
“他爸妈是农民工”,隐含轻视。
正如马克・吐温所言: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但往往被他人的标签所困 。”

这些标签如同无形的枷锁,一旦贴上,无论个人如何努力,他人首先看到的还是那既定的标签,仿佛人的价值就此被定格,难以改变。

困住人的,往往是自己的想法

女工芳汀怀孕后被男人抛弃。
为了抚养孩子,她将孩子寄养,自己拼命工作。
然而,寄养家庭不断索要钱财。
她无奈之下,先是卖掉头发换来10法郎。
接着敲掉门牙得到40法郎。
最终为生活所迫走上了卖身之路。
她深陷困境,认为这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却不知思维的枷锁正将自己越困越深。
刑警沙威同样如此。
他固执地认定 “苦役犯就是坏人”,即便冉阿让已经改过自新,做了许多善事,他依旧紧追不舍。
他被困在自己的固有认知里,无法转身。
反观现代人,也常常陷入自我设限的怪圈。
“我都 35 了,转行来不及了。”
“没房没车,就不该谈恋爱。”
“别人都考公,我不考就是错。”
这些想法如同坚固的牢笼,看似是外界的限制,实则是自己亲手关上了改变的大门。
正如尼采所说: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但前提是你要打破自我束缚 。”

真正的体面,和钱没关系

冉阿让成为市长后,依然对自己的过去深感恐惧,害怕他人知晓自己曾是苦役犯的事实。
柯塞特长大后,也因他的这一身份而感到难堪。
在那个时代,人们过于看重身份和财富,以此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而在当下,也有人认为身着名牌便高人一等,住在狭小破旧的房子里就自觉低人一头。
但冉阿让后来逐渐领悟到,真正的体面并非取决于物质。
他帮助了无数的人,每当内心不安时,只要触摸到自己胸口那颗善良的心,便能获得踏实的力量。
正如左宗棠所言: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

真正的体面,是在穷困潦倒时不坑害他人,富贵显达时不欺凌弱小;
是在遭受挫折后,仍能坚强地站起来去帮助他人;
是明知生活充满艰难,却依然愿意用善良去拥抱世界。
雨果曾说:
“活得像个人,就是最高的体面。”

无关金钱多寡,无关身份贵贱,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直,才是真正的体面所在 。

最后的话

《悲惨世界》之所以能穿越百年依旧触动人心,正是因为它撕开了生活的表象,让我们看到了每个时代普通人共通的挣扎与坚守。
缺钱的窘迫、被标签定义的无奈、自我设限的困局,这些难题从未因时代变迁而消失。
但同时,神父的善意、陌生人的温暖、内心对善良的坚守,也始终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
它告诉我们,生活的艰难是常态,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
不因困境放弃善良,不因标签否定自我,不因一时的窘迫丢掉对体面的追求。
就像冉阿让,从偷面包的苦役犯到救助他人的市长,他的蜕变证明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人都有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权利。
而这份选择,正是我们在生活的泥沼中,能稳稳站立的底气。




上一篇:《厌女》武汉大学性骚扰事件的答案,或许藏在这里
下一篇:《白鹿原》撕开的欲望真相:我们都在重复他们的狼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天涯论坛

GMT+8, 2025-10-27 01:20 , Processed in 0.05706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5 tianyag.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